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

我讀《燦爛千陽》 - 01/19/2014

One could not count the moons that shimmer on her roofs
And the thousand splendid suns that hide behind her walls

人們數不清她的屋頂上有多少輪皎潔的明月,
也數不清她的牆壁之後那一千個燦爛的太陽。

如果說《追風箏的人》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那麼《燦爛千陽》展現給我們的是阿富汗的歷史和社會。作者胡賽尼以他獨特的視角為我們描述了阿富汗最近三十年來所經歷的種種苦難,尤其是阿富汗舊家族制度下苦苦掙扎的婦女,她們的家庭,親情,愛情與友情,以及她們對未來的希望與追求。自1970年代始,阿富汗歷經了國王統治,蘇聯入侵,民族抵抗與塔利班的興與衰。儘管許多政治事件逐漸地揭開了阿富汗的神秘面紗,我們對阿富汗這片陌生土地上的人民仍然充滿了好奇和想像。

《燦爛千陽》所描繪的多半是生活中的苦痛與辛酸,但每一悲痛的情節中都能讓人看到希望的溫暖陽光這一積極美好的主題,特別是女性對家人的愛與犧牲。

瑪麗雅姆是一個私生女。她的童年雖說談不上幸福,但是對幸福的期待和想像也是一種幸福的滋味。不幸的是,她終究也沒能等到她所期待的。十五歲那年,母親自殺身亡,富商父親將她被許配給四十五歲的修鞋工拉希德。七次流產之後,瑪麗雅姆輪為拉希德的奴僕。

萊拉是受過教育的新時代女性,戰爭使她失去所有的親人,為了留下愛人的種子,她不得不嫁給了拉希德。瑪麗雅姆和萊拉兩個人年齡不同,出身不同,生長的環境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但是她們都有一顆善良的心,一顆充滿母愛的心。共同的命運使兩個女人從仇敵變成朋友,最後相依為命情同母女。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使她們不顧一切地與命運抗爭。即使她們的境遇困苦,甚至悲慘,但是對未來的憧憬就像那燦爛千陽一直圍繞著她們,希望從來都沒有離開過她們。

兩名阿富汗婦女的悲慘命運牽動著讀者的心,她們的不屈與抗爭感動著讀者的心。 《燦爛千陽》的作者為我們展現了一個陌生的社會,我們驚訝地發現在現代文明社會的今天,居然存在這樣一個角落,那裡的女人十幾歲就要結婚生子,男人對她們可以任意打罵,她們連最基本的生存權力都沒有,自由與幸福只存在於夢幻中。

就像指南針永遠指向北方一樣,男人罪惡的手指總是指向女人。這句話是瑪麗雅姆的母親娜娜說的。她是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一生的苦難總結出來的。這句話不僅適用於阿富汗人,它更適用於中國人。過去中國有多少朝代的滅亡不都是找一個女人作為譴責的對象嗎。紂王與妲己,唐明皇與楊貴妃,吳王與西施,一句紅顏禍水把所有的罪責都推給女人,而君王的昏庸無道,禍國殃民僅僅以一條沉湎女色就可以輕易過關了。

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婦女一直掙扎在社會的最底層,對婦女的束縛從來沒有停止過。處女,烈女,貞節牌坊,這些都是加在中國婦女身上的枷鎖,而裹腳更是登峰造極。比較阿富汗婦女的布卡,中國女人的裹腳對女人的殘害不知要殘酷多少倍。
       
毛時代的男女平等,婦女能頂半邊天,男女同工同酬。要求女人承擔和男人一樣的工作量。那種表面上的平等掩蓋了實質上的不平等。男女有別,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職,在家庭和社會中男女各自承擔著不同的職責,這樣的社會才能和諧美滿。
       
縱觀世界,離真正的婦女解放還有一定的距離。婦女只有得到真正的解放才能更好地發揮她們的作用。讓我們共同期待那燦爛的陽光能夠照進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撰文:孫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