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兩個月一次的聚會,週日在亞文家舉辦,這次討論的書是大陸作家史式所著的「我是宋朝人」,會長芬娜先開場談到這本書是歷史、散文與雜文的結合,她從學歷史的人來探視這本書,認為作者書寫的手法,別具一格,以當代語彙重新論述宋朝的興亡,與文化成就等等,提供讀者另一種視野。接著由典樂擔任主講人,與大家分享她對宋朝時期文學風采的感想。典樂對古典詩詞的了解與熟悉,令人佩服。她特別舉出辛棄疾的詩詞,在字裡行間即可以窺視出詩人對國事的牽繫與慨嘆,對動盪的宋朝的深沈感思。
書友們都認為宋朝雖然國政積弱,但是文化、藝術、科學、農業、財經方面,卻發展出傲人的成就,為中華文化留下了不可忽視的重要遺產。例如:范寬的「谿山行旅圖」、「清明上河圖」等。宋朝的科舉制度完備,並且大量進用有才華的文人,但是文人往往無法應對官場的險惡與複雜,際遇多詭,懷才難伸。讓今人竊喜的是,他們絕世的文采在困境中激發而出,通常在被貶謫後,為世人留下了傳頌千古的著作,如:蘇東坡等。有謂亂世出英雄,宋朝出現了岳飛、包公等,讓後世也無限景仰的人物,他們都成為了坊間小說、故事、戲曲等不斷引用的題材,流傳民間。
從歷史可以了解一個朝代的興起與衰亡,雖說鑑古知今,然而歷代具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們,讀歷史有所體會卻不一定用在當下;或許必須說,人心古今偕同,權勢會迷亂人心吧。(撰文:黃麗絹,11/15/20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