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胡賽尼是說故事高手,實至名歸。從放風箏的孩子`燦爛千陽,直到遠山的回音,每個故事都那麼精彩` 扣人心弦。
遠山的回音,依舊是本很好看的書,不過,比起前兩本,個人感覺, 作者野心太大,似乎想涵蓋的層面太多太廣,以致於故事顯得鬆散,精緻度以及滲透力不及前兩本書。
第一章故事一開始就很震撼人心,魔怪強虜男孩 ,阿育老爹心碎之下翻山越嶺去殺魔怪,卻驚見原來兒子在那裡過著天堂般幸福快樂的生活,於是忍痛割捨,讓孩子繼續留在那裡。魔怪在回程給了忘情水,免除往後阿育老爹思子之痛。
第二章描寫薩博送養愛女帕麗給妮拉的過程,和第一章魔怪的故事巧妙相呼應,加上隨行的十歲兒子阿步杜拉,向來照顧疼愛妹妹入骨,曾為得到一支美麗孔雀羽毛給帕麗,寧可犧牲自已唯一新鞋換取, 而磨破皮走路回家…足見對妹妹疼愛呵護之深。妹妹被送養後,阿布杜拉的痛苦和思念更不言可喻。
前兩章幾乎是全書最扣人心弦之處,把讀者的情緒帶到最高點。而後面3~9章,雖然每一章都可自成一個精彩的故事,但感覺上,作者的野心太大,這本書想涵蓋的層面太廣,包括聖戰後回流的僑民,有的企圖取回舊居` 偽善沽名釣譽(拉慕爾),有的從善有心無力(埃德利斯),有的道貌岸然實則強權掠奪(阿岱之父指揮官大人)….等等。 後面的故事跳躍凌亂,似乎反而分散主軸的張力, 削弱了原本高漲的感動氣勢。
人物方面,薩博和阿布杜拉的內心描寫, 原可以作為主軸,發揮得更深刻感人,可惜書中對這兩人的著墨卻輕描淡寫, 花了許多篇幅寫旁枝末節。 納比的部分, 對於他的感情和轉折,(對妮拉的愛戀和期待,對蘇雷曼的忠誠和親情,最後習慣於兩人相依為命的模式) 描寫得頗為完整`細膩。第六章對妮拉的專訪,也算具體交代了妮拉浪漫`新潮`追求自我的個性,無法忍受保守的阿富汗壓抑女性的傳統,自然不願死守著沒有感情又中風臥床的老公。遠走法國多年,經感情多次起落,壓倒她的最後一根稻草是男友選擇和女兒在一起,於是她選擇結束生命。
第三章描寫雙胞胎姐妹瑪舒瑪和帕瓦娜從小個性上的差異,妹妹對姐姐的嫉妒,同時愛上薩博後妒火激發妹妹對姐姐狠下毒手,卻在姐姐摔傷殘廢後細心照顧她多年….這是個淒美` 張力很強的故事, 足以自成一本獨立的書。其餘篇幅人物的描寫,似顯得多餘,分散了軸心焦點,幾乎可以大刀一揮砍掉。
結局算是溫馨感人的(胡塞尼的三本書,都在歷盡滄桑後有個 Happy Ending),帕麗找到哥哥阿布杜拉的時候他已經失智,不認得他最摯愛牽掛得妹妹了,這一幕令人無比心酸。但是歷經波折,帕麗找到摯愛的哥哥,填補心裡莫名的空洞,她已經感到夠幸福喜悅了。流著相同血液,分散各處的後代家人也終於串聯在一起了。親情和愛是人世間最值得感動 ` 珍惜的瑰寶,他們將延續傳承下去。(撰文:盧妍禎)